古代病毒肆虐,古人如何预防和治理疫情有些

云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452.html

年的开局全球各地都处于梦幻之中,我们中华大地正处于新冠病毒肆虐的关键时期,万幸的是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一致努力下,新冠疫情得到了可喜的有效控制,相信离完全战胜疫情已经不远了!其实纵观古今,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始终在于病毒做斗争,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战胜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种,每一次的疫情发生都给国家和人民带去很大的灾难,那么古代没有今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强大的医疗资源,那么古人在遇到传染疫情时又是如何防治的呢?今天李夫子就来跟大家聊聊古代病毒肆虐,古人该如何治疫呢?

古代的疫病现状

“疫病”是古代典籍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这个“疫”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可见这样的灾难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所有的疫病中,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统称为“瘟疫”。在医学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可以说是“瘟疫一来,全村完蛋”。关键是这瘟疫还总来。平均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光两宋时期就发生过32次瘟疫,到了明清时期情况更糟,一个朝代竟然发生过六七十次瘟疫,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苦不堪言。但古代的医学水平再不发达,咱们中华民族也从来没有坐以待毙,跟瘟疫做斗争,这个是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古人预防疫情方法之“以毒攻毒”

那么在古代没有疫苗、没有消毒液,人们是怎么跟这种大规模的病毒性传染病做斗争的呢?其实当时的方法概括起来就两种,首先是“以毒攻毒大法”,这个方法既可以预防感染,也可以治疗疾病。各位小伙伴可千万别觉得这个方法很可笑、很原始,其实仔细想想,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为什么呢?以毒攻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来说,要是想预防病毒,可以先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染上那种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自然也就对同种病毒有了抵抗力了。这种方法在东汉时期的一些医书,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这个方法不就跟现在咱们打疫苗是一个道理吗?

就以传染病“天花”为例,从两宋开始,一些大夫会主动把天花病人穿过的带有感染源的衣服拿给健康的人穿,或者是把天花患者结的痂研磨成粉,让健康的人吸入。这么做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杀人灭口,这种感染源的毒性较弱,这些接种的人最多只会受到轻度的感染,可以治疗。同时他们也会获得天花抗体。这种预防方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前最有效的天花预防法,在古代中国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古代,以毒攻毒不仅可以预防病毒,还可以治疗病毒感染!以毒攻毒法在治疗“狂犬病”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很大的运用。怎么说呢?史书当中有记载,如果被狗咬伤,就把咬伤的狗杀了,取出狗脑子里的脑浆敷在伤口上,这样可以治好潜在的狂犬病。这倒让李夫子想起了咱们的一句老话“吃啥补啥”。当然这句话是不对的,毕竟吃猪脑并不补脑,但是狗脑确实可以救治狗咬。为什么呢?因为后来西方研究表明,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往往在大脑神经和脊髓当中携带着大量的狂犬病毒,而接触狂犬病毒的人会产生相应的抗体,阻止病毒传播增殖,甚至可以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这也是现代狂犬疫苗的前身。

后来人们觉得为了治疗狂犬病,每次都得把狗脑取出来,又麻烦又恶心,还不人道。为了省事儿,人们会将携带狂犬病毒的狗杀死,再将它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研磨,制作成药物直接服用。再后来西方科学家把狂犬病毒从狗脑里提取出来,成功制造出了狂犬疫苗。

古人预防疫情方法之“针灸疗法”

除了以毒攻毒之外,针灸疗法也是古人在瘟疫横行之时常用的预防治疗的方法。相比于以毒攻毒,针灸显然相对保守,大夫会用加热的银针插进对应的穴位当中,这也就是针灸的基本要领。中医认为人体的穴位都有其对应的功能,银针扎穴,刺激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大门被打开了,人体与外界相通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毒。而为了抵御这些病毒免疫系统会记录下病毒的信息,在消灭病毒的同时,非常专业的打开了病毒防护罩,阻止病毒再度入侵。这也跟疫苗的原理类似。针灸其实很讲究,首先穴位要扎准,不然除了让人疼得嗷嗷直叫以外,没有任何效果。还有针一定得是热的,这样才能刺激到穴位和免疫系统!

古人预防疫情方法之“佩戴香囊”

除了以毒攻毒和针灸之外,抵御瘟疫入侵民间还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有效办法呢?就跟现代男女热衷于香水一样,古人热衷于佩戴香囊,香囊是品位和身份的体现,早在先秦时代的典籍当中就有记载。当时不论男女,如果没有香囊都不好意思上街,香囊里边装的当然就是香香的草药了,而装什么?怎么装?那都是有讲究的。草药有一个“药”字,就说明了它除了好闻还有药效,这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香囊、药方,不同的草药、不同的配比,闻起来有不同的功效。有的可以治疗失眠,有的则可以抵御瘟疫,这些草药随身携带就成了香囊,而把草药在薰炉里加热,或者把它作为焚香,同样也是发挥草药功效的好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涎香可以治病”,清朝也有典籍记载,“焚香能清洁空气、免除疫病。”除了带在身边熏炉加热之外,同样的用特定的草药配方泡澡,不仅可以体会一把贵妃的感觉,还能加强对瘟疫的抵抗力。

古人防疫也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以毒攻毒也好,针灸草药也罢,都是古代借助外物来预防、治疗病毒性疫情的手段。除了这些,要想战胜瘟疫,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同样有效,甚至是更加重要。宋朝、清朝的史书都强调过,百姓在家一定要打开窗户通风透气,房间要干净整洁,这样才不容易生疫病。而个人卫生更是重中之重。据《礼记玉藻》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也就是说每天要洗5次脸,洗手的次数不要嫌多,这样才叫干净。唐朝药王孙思邈特别提出,人们不能随地吐痰,虽然他没有细菌的概念,但他知道痰这玩意儿脏,还容易传染疫病。总而言之,咱们古人早就知道,常洗澡、常洗手,保持个人清洁是生活常识,不然臭烘烘的也没人愿意跟你在一起。这跟咱们现代提出的卫生习惯是如出一辙。

除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古人也知道绝对不能忽视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里说道:“谓诸畜兽临杀之时,心有所惊,肝有所忿,食之俱不利,故曰:不可轻噉,如兽自死者,必中毒而死,更不可食也。凡心皆为神识所舍,勿食之,使人来生复其对报矣。人与物虽别,而贪生畏死之心则一也,唯其心为神识所舍,故曰:勿食之凡肉及肝落地不?尘土者,不可食之。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诸肉不干,火炙而动,见水自动者,不可食之。六畜肉,热血不断者,不可食之。诸五藏及鱼,投地尘土不污者,不可食之。”就是在告诫大家,病死的家禽、肉类,未煮熟的家禽、肉类,脏了、被污染的家禽肉类都不能吃,如果一旦吃了,就很容易生病!

除了张仲景之外,唐代的孙思邈也强调大家一定要吃熟食,因为生食容易携带病菌,伤害人体。明朝李时珍也说过,饮用水要煮一煮,烧开了再喝。这些荣登古代十大医生排行榜的大夫们说的那是句句在理,字字良心,这些告诫哪怕到现代也十分受用。与疫情战斗除了民间老百姓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虽然瘟疫在古代可以算作是家常便饭,但历朝历代的帝王每次面对瘟疫,还是拿出了最积极的应对态度。毕竟瘟疫伤害的是民生,而民生乃治国之本。

历朝历代治理疫情的举措

那么瘟疫来临之时,国家会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建议呢?历朝历代一旦瘟疫爆发,各地的奏折便如雪片般纷纷呈到了皇帝面前,这时候皇帝要做的不是当没看到,也不是批一句“朕知道了”,而是要道歉。也就是所谓的“罪己诏”,告诉天下臣民,“发生这种事是大家都不想的,是朕没做好。朕会与满朝文武大臣拿出最大的努力,大家一起共同战胜瘟疫。”只有这样才能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让大家对瘟疫的应对更加积极。汉朝时候瘟疫害人不浅,汉朝的不少帝王都下过针对瘟疫的诏书,第一封诏书的主题当然是自责。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命令官员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特殊时期马匹坐骑可以减少、吃喝玩乐就免了。省下来的钱都拿去支援疫区群众,官府会给疫区群众提供免费的医药资源,这几乎成了历朝历代的惯例。宋朝期间,朝廷组织大夫给百姓进行义诊,费用当然是朝廷包揽,百姓只要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就行了。比如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便用这种方法推广“种痘法”,以此减少天花的产生。除了实质性的医疗支持,面对具有超强传染性的疫病,朝廷也会出面颁布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将病患隔离并且提供隔离场所。比如汉朝青州大疫,汉平帝特地下了诏书,为病患安排了住处,并提供医药帮助,目的就是让他们隔离、再隔离,控制疫情,直到痊愈。

历朝历代,一旦有疫情发生,必然会有相应的隔离场所。这些场所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如唐朝的佛教团体就会为麻风病人设立“病人坊”,并且还会安排僧侣为他们治病。这种就相当于一个慈善组织。总之那时候人们就知道,要切断外界与传染源的联系,才能控制住这种传染病的大肆传播。当然疫情一旦真的发生,传播速度是相当可怕的,它可以一夜之间从一个行政区传到另一个行政区,也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疆土传到另一个国家的疆土去。就像现在一样,为了防止疫情在国际之间传来传去引发人类大规模死亡这样没人愿意看到的结局。我国在古代也设立了边境检疫制度,严防死守,不让一个传染病毒进来作妖,也不让一个传染病毒出去祸害。

古代防疫的配套制度

古代的边境检疫制度是什么样的呢?预防瘟疫,官府还有什么相关政策?宋太祖规定,所有前往边境的军官都得随身携带一个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负责什么呢?负责所有人的防疫和健康,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上报治疗,强行将病毒扼杀在襁褓之中。毕竟边境军官驻守的地方特殊,更要小心,免得把超级病毒带到境外。而清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痘疹防疫检查”的官职。当时海上贸易相对繁荣,经常有商船漂洋过海在外国溜达一圈才回来。清政府非常害怕船员带回来的传染病,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船和船员,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官员去把船上的人员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痘疮,确定没事才让他们入境,不然的话就只能自我隔离了。

之前李夫子也说了,要想预防病毒性疫情就得注意卫生,但有时候你光注意,人家也不听,这可怎么办呢?这就得靠政府出台行政手段了。比如说远在秦代就有规定,进出都城的车辆都要经艾草消毒,还要挖人工湖储存水源,以防患病的牲畜污染水源等等。除了这些,朝廷还非常鼓励“疫书”的出版和撰写,其中不少都是有关瘟疫的,这样能让尽可能多的人都了解到疫情,了解如何应对疫情。

李夫子说疫情

从古代防疫工作,我们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不少措施完全可以借鉴到今天。其实除了这些防疫治疗的举措,真正重要的还是大家伙能够众志成城,站在一起,对国家有信心,对一线工作者有信心,对战胜疫情有信心。信心有了,我们才会有渡过难关的底气。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xg/177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