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专题第四弹电影香水分析解读下
电
影
编导专题第四弹
电影《香水》分析解读(下)
镜头运动的变化中
感知画面的力量
SUMMERLOVE
在整部电影中特写镜头与全景镜头的大量使用,不仅避免了观众视觉上的疲劳,也使更多隐秘的细节和细腻地情感得以展现。因为本片的男主角格雷诺耶有着天生异于常人的嗅觉,所以大量对于他鼻子的特写在电影中顺理成章的出现。镜头中格雷诺耶急速抽动的鼻子,使观众感受到了他对气味的渴望,而因为特写才被看清的鼻子上的白色绒毛,大大增加了画面的质感与美观。在拍摄格雷诺耶的第一个师傅嗅“爱与灵”气味时,全景、中景、特写的不断切换,使节奏加快,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焦躁不安。片中导演对于长镜头与短镜头的使用,也有着独特的技巧。当格雷诺耶刚刚出生,被丢弃在垃圾堆上时,导演在一个闭着眼睛的婴儿画面后,通过大量短镜头的快切将腐烂的动物尸体、血淋淋的动物内脏、污秽不堪的呕吐物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每一个观众似乎都能闻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恶臭,也从侧面交代了格雷诺耶出身的卑微以及他注定悲剧的命运。而这种快切的技巧,也在拍摄格雷诺耶第一次进城嗅闻味道时使用。一些美好的长镜头,也同样让观众记忆犹新,当格雷诺耶躺在木头上嗅闻世界时,当格雷诺耶站在山巅追踪女主的气味时,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不仅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格雷诺耶与众不同的嗅觉,也让我们感知到了生命与自然的美好。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比如一些虚焦的镜头加上摄影机本身不规则的运动,模拟了香气漂浮的感觉,造成了通感的效果,让观众仿佛真的闻到了香气。而这种利用镜头的运动引发通感效果的例子在电影中举不胜举,这也是这部电影正真具有质感的重要原因。
电影情节的推进中
体会人物的高度
SUMMERLOVE
随着电影情节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从具象和抽象两个方面,总结出格雷诺耶所代表的两组截然不同的身份。
①现实社会里的奴隶香气世界中的国王
在现实社会中,格雷诺耶出生在18世纪的巴黎,那个贫富差距极大的环境中。他的家乡是全巴黎最臭的地方,他的第一声啼哭终结了自己母亲的生命,使自己成为了孤儿。在福利院他被其他孩子视为异类,后来又被贩卖给凶残的皮革商人,受尽了折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格雷诺耶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奴隶。
但在只有格雷诺耶自己能够感知的香气世界中,他如同一个国王一般自由的在自己的国度中穿行。对于这一身份的最好诠释,就是当格雷诺耶站在刑台上,把香水洒向人们的时候。他高举双手,昂起头颅,接受着所有人民的朝拜与赞美,欣赏着所有人都为他所控制的画面,这不是国王又是什么呢?
②日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
该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德国人,因此注定了德国文化将对这部电影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尼采的美学观点正是德国文化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引用了日神与酒神的形象。尼采说:“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在电影中,格雷诺耶一改小说中所描写的丑陋面孔与阴狠性格,特别是在刑台上用香水让所有人感觉到美好时,阳光洒在格雷诺耶的身上,让观众感觉到他仿佛是一个降临世间的救世主,光辉的形象与日神的形象相吻合,同时也为酒神形象地出现奠定了基础。尼采在书中是这样描述酒神的形象的:“酒神状态是‘整个情绪系统激动亢奋’,是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同样还是刑台的段落,人们在格雷诺耶酒神精神的支配下,内心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狂喜,一切最原始的冲动与渴望都得到了释放。尼采认为,这样的释放是为了解除个体化束缚,当格雷诺耶获得了与世界融合的最高欢乐后,他就不再只是原来那个单纯的自己,而是与万物融为一体。在酒神的欢呼声中,日神作为个体逐渐趋于灭亡,这在电影中的体现是,格雷诺耶在人们交欢的场景中,一个人悄悄离开,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尼采在书中提出,悲剧诞生于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融合之中。这和古代舞台上的悲剧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观众看到的是日神式的人物形象,而听到的是酒神式的音乐,日神使酒神现实化,酒神使日神迷狂化,在电影中正体现为格雷诺耶将香水洒满自己的全身,任凭人们撕咬拉扯,直到他完全消失。
《香水》在被搬上荧幕前准备了21年之久,使它成为了一部当之无愧的“奇观电影”。该片在视听语言、镜头画面和人物塑造等等方面,仍有太多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而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不止于此,更是在于导演对于小说的成功改编上,不再使影片只空有精致的画面和震撼的音乐,更融入了尼采的美学思想,使观众跟随格雷诺耶一起,在他的气味乌托邦中穿行。
更多艺考问题欢迎戳戳咨询
扫码联系我们并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zl/1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