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乐系列2中国十大名花
全文字,配图30幅,阅读预计需要30到40分钟。
背景介绍
中国植物丰富,花卉品种众多。年,上海园林学会、上海电视台、《大众花卉》杂志、《园林》杂志共同举办了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评选条件包括:
一、原产中国或在中国栽培具有年以上历史;
二、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富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精神。
此次评选,从年11月20日开始,年4月5日结束,共收到选票张,其中有效票张,结合全国位园林花卉学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意见,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测试计算中心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荣获中国十大名花的是:梅花、牡丹、菊花、荷花、月季、杜鹃、茶花、兰花、桂花、水仙。
梅花
拉丁学名 Armeniacamume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
元王冕《墨梅图》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梅花凌霜傲雪,迎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代表了中国人的坚毅和勇气。
梅花原产中国,商代就开始培植,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
中国四大古梅:
晋梅,湖北黄梅县,岁,据湖北《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晋梅乃是晋朝和尚支遁亲手所栽。他当年从九华山带来珍贵白梅一棵,来到黄梅的蔡山植下此树。
隋梅,浙江天台国清寺的隋梅,岁,相传是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亲手栽植。
唐梅,浙江杭州超山大明堂院内的唐梅,被誉为"超山之宝"。
宋梅,杭州超山报慈寺前的宋梅,岁,梅花一般是5瓣,而宋梅是六瓣,更显名贵。
宋岩叟《梅花诗意图》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史,咏梅的诗词歌赋和以梅花为题材的画作,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
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咏梅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红梅宋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雪梅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凌岩梅花笑冰霜,迎寒独俏散芬芳。
焕来春风自凌落,沁雪俏融亦馨香。
临江仙·梅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牡丹
拉丁学名PaeoniasuffruticosaAndr.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莨科芍药属
宋佚名《牡丹图册》选一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原产于中国西部的秦岭山区,据记载,牡丹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史。牡丹之所以被视为富贵的象征,首先与它的颜色有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牡的本义是指动物的雄性或植物的雄株,丹即红色或赤色。因这种植物结子后其根上生苗,开出的花以红色最鲜艳夺目,所以古人称之为牡丹。而红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早在隋代,牡丹就进入皇家园林。至唐代,牡丹已成为皇家园林的首选花卉,再加上唐明皇、杨贵妃等人的爱宠与大力推崇,以及文人们的争相歌咏,使牡丹名倾朝野,饮誉民间。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还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爱国词人北宋陆游著有《天彭牡丹谱》传世。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牡丹,不仅在故宫御花园中栽种许多牡丹,而且在“垂帘听政”时期,将牡丹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
据《牡丹赋序》记载,武则天曾冬天游长安后苑,下令百花开放,结果唯独牡丹不开。武则天大怒,便将牡丹贬到洛阳。后人因此认为牡丹有骨气、不畏强权,在富贵之余,又增添了一份傲气和清高。
清慈禧太后《牡丹图》
清平乐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干。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买花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菊花
拉丁学名 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
明唐寅《墨菊图》
菊花与文人素有不解之缘。先秦屈原高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礼记?月令》篇中提及“季秋之月,鞠有黄花”。而菊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始自东晋陶渊明。陶渊明偏爱菊花,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菊花诗:“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可以说陶渊明是菊花的形象代言人,菊花是陶渊明人格的象征。菊花带染上了陶渊明的色彩,它代表着厌恶乱世,淡泊名利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风亮节和特立独行的隐士。
赏菊花古已有之,以菊入诗、入画,借菊直抒人品、性情、感遇者贯穿于中国诗词史,古往今来以菊花为题材的画作更是精品迭出。
宋梁楷《东篱高士图》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兰花
拉丁学名 Orchidaceae
分类: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兰目兰科
明陈元素《兰花图》局部
古人对中国兰情有独钟,中国兰在古代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称芷兰为“王者之香”、“众领群芳”、“天下第一香”等。中国兰蕙兰是兰蕙同心的代表,中国兰花:春兰、建兰、寒兰、墨兰同称为兰蕙。
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宋郑思肖《墨兰图》
古风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兰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着色兰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折枝兰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月季
拉丁学名 R.chinensis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
元王渊《花卉卷》局部
月季原产中国,是天津市、南阳市、莱州市的市花。
月季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其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考证到距今余年前的汉武帝时代,那时的宫苑里已遍栽来自四川、广东等地多种不同的蔷薇。自此,经历代园丁的辛勤工作,距今多年前,中国人就选育出了具有与现代月季观赏性状几乎一致的灌木状四季开花的月季。
中国月季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延续的漫长过程。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诗词与著述,可以得到文字记述和图像特征的交叉印证。
古代花鸟画中的中国月季中国绘画艺术趋向成熟是在隋唐时期。五代时期,花鸟画家名家辈出,如黄荃。两宋时期,花鸟画艺术达到巅峰,连徽宗皇帝赵佶也成了丹青富丽华贵的珍禽花卉的名家。其中,赵昌、崔白、马远等均留下了古代大花重瓣月季的真容。
明朝的仇英、吕纪等花鸟画家笔下,又勾勒出多种栩栩如生的大花月季。清代,入驻宫廷并深得康熙皇帝宠爱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以极强的写生功力画出了不少庭院古老月季品种。
查证现有资料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年前,新疆若羌县米兰第3号遗址的古墓壁画中就出现了红色重瓣蔷薇状花朵。而晚唐(公元-年)绢画《引路菩萨图》中的月季,几乎与现代月季直立、大花、高芯翘角等性状一模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涌现出描绘重瓣刺梅、野蔷薇等作品,说明唐宋已有庭院栽培的大花重瓣月季品种,时间应在公元年以前。
中国的唐诗宋词举世闻名。唐代诗人贾岛的“破却千家作一池,不载桃李种蔷薇”;徐寅的“芳菲(芳菲即玫瑰)移自越王台(越王台即广东越秀山),最似蔷薇好并栽。浓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等,说明早在唐代已能区分蔷薇、玫瑰和木香。
北宋诗词中,既有蔷薇、玫瑰、荼蘼等种类,又有“月月红”等稀世珍品。宋代诗人杨万里写道:“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画家兼诗人宋祁以《月季花》为题写道:“何以此花荣艳足,四时长放深浅红”,更为直接地描述了月季花开不断、四季吐艳的重复开花特性。荼蘼即香水月季,据《四川志》记载:“成都县出荼蘼话,有三种,曰白玉碗,曰炉银,曰云南红,色香俱美。”这就是说,早在北宋时期,香水月季已有白色、银粉色、和红色3个品种。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隋唐时期即有中国梅花等观赏植物流入。中国月季于日本平安时代(公元-年)传入东瀛,取名“庚申月季”,意即隔月开花的月季。
腊前月季宋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宋苏轼
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且当付造物,未易料枯枿。
也知宿根深,便作紫笋茁。乘时出婉娩,为我暖栗冽。
先生蚤贵重,庙论推英拔。如今城东瓜,不记召南茇。
陋居有远寄,小圃无阔蹑。还为久处计,坐待行年匝。
子由明年六十。腊果缀梅枝,春杯浮竹叶。谁言一萌动,
已觉万木活。聊将玉蕊新,世谓此玫瑰花。插向纶巾折。
杜鹃
拉丁学名 RhododendronSimsiiPlanch.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杜鹃花科
杜鹃是原产中国的著名花卉。全世界杜鹃属植物约有余种,而原产中国的就有种之多。
关于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明代,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年《大理府记》中,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层,色淡”。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价值,早在19世纪末,西方多国就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云南,其中英国的傅利斯曾先后八次采走了种杜鹃新种,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净兴寺杜鹃花唐李白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寒食日题杜鹃花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杜鹃花宋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茶花
拉丁学名 CamelliajaponicaL.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侧膜胎座目山茶科
明周淑禧《茶花幽禽图》
茶花是原产中国的美丽花卉。
茶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三国的蜀汉时期(公元-年),平昌令张翊著有《花经》,他沿用古代官衔等级将花卉也以“九品九命”等级品评,茶花是“七品三命”。《花经》是我国第一部花卉专著,也是最早记载山茶花的文献,可见当时人们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宫廷、贵族庭院里栽种的,仍是野生原始种茶花,花单瓣红色。当时有关茶花的文献及文人吟咏的“山茶”,“海榴”诗,均未涉及品种名。
中国第一个记载茶花品种的是唐代丞相李德裕,其著述《平泉山居草木记》“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宋代记载了茶花品种15个:越丹、玉茗、都胜、鹤顶红、黄香、粉红、玉环、红白叶、月丹、吐丝、玉磬、桃叶、罄口茶、玉茶、千叶茶。到了清代,记载的山茶新品种达到87个。此后品种不断增加,至今我国的山茶品种已近千种。
卜算子·咏山茶花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
万绿丛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
细数意秦楼,何忌群芳恼?
却羡鸳鸯喜伴游,说与世人晓。
白山茶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山茶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异惜,数枝和支上屏风。
荷花
拉丁学名 NelumbonuciferaGaertn.
分类:有胚植物门被子植物纲山龙眼目莲科
南宋吴炳《出水芙蓉图》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中国种植荷花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两粒莲子,经测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可见的记载是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现苏州)为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
荷花文化在中国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荷花又被人誉为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清白、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在中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
最著名的是,生动细腻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清陈书画《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鸳鸯图》;民国谢稚柳《荷雀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人画《荷蟹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传宋人《子孙和合图》。[27]荷花寄寓了中国人对美和真的向往,其已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中。
宋马兴祖《疏荷沙鸟图》
芙蓉赋三国魏曹植
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
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灈茎。
菌萏轩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桂花
拉丁学名 Osmanthusfragrans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木犀科
根据考古资料,桂花在我国的生长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广西桂林南郊的甑皮岩洞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桂花花粉。最早有关桂花栽培的文字记载,是春秋时期,《山海经》中共有五处提及桂花或桂木,如《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西汉汉武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树余株,其中有桂10株。南朝齐武帝(~年在位)时,史书记载湖南湘州送桂树植入皇宫。
唐朝许多名人与文人,对桂花移植栽培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柳宗元在零陵、白居易在苏州、丞相李德裕在洛阳、诗人曹邺在桂林均有种植桂花的记载。
我国现存树龄最老的一株桂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郊县圣水寺,相传是西汉初年(公元前年),相国萧何亲手种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洞宫夕唐陆龟蒙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
代董秀才却扇唐李商隐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月夕唐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唐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水仙
拉丁学名 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
分类: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石蒜科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传说水仙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舜在南巡时驾崩,娥皇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魂魄化为江边水仙,成为腊月花神。
据考证,水仙起源于湖北江陵一代,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史书记载,唐玄宗曾经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因为水仙球茎生得颇象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则有水仙“本生武当山谷中,土人谓之天葱”的纪录。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拂林国所产奈祗,应为水仙科植物,但花色为红白,与传统的中国水仙花色不同,推测是不同品种。另据《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海外了。
水仙花宋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水仙花宋刘克庄
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
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
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
水仙花宋刘邦直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
水仙花宋杨载
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
世间复有云梯子,献与嫦娥月里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zzxs/1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