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味谈二十五场恋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

《香水》电影剧照

这是一个关于气味的故事,关于一个天才与香味的血腥“恋爱”故事。

《香水》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原以为作者是法国人,后来看了作者才知道是德国人。人总是容易陷入自我的理所当然常识中,统称偏见。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中间夹杂着不少作品一起读,小说总是那样的,一开始你要认识书本中的人物,熟悉里面的环境。如同进入到一个新的城市,把主人公当作你的邻居,认识或者隔窗观察。闲逛那些道路,掌握这个城市的脉络,过程漫长,而我更是漫不经心,可能是我的好奇心不强的缘故吧。不过当你读进去了,进展不知不觉地快起来,高潮时甚至欲罢不能,小说的魔力如同香水,有前香中香和后香,中香是核心部分,最诱惑人。

小说的主角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在巴黎最肮脏在地方——恶臭弥漫的鱼市场上,本来母亲遗弃会慢慢死去,却因大哭让众人发现他,母亲也因多次杀婴罪而送上了绞刑架。这是格雷诺耶间接杀死的第一个人。他出生时的异象就预示了他与气味将结下不解的羁绊:

当分娩阵痛开始时,她蹲到宰鱼台下,在那儿像前五次那样生产,用宰鱼刀割去刚生下来的东西的脐带。但是随后因为炎热和臭气——她并没有闻到臭气的臭,而是闻到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麻醉人的气味;她觉得,就像一块田里的百合花,或是像一间狭小的房间养了太多的水仙花产生的气味——她晕了过去,向一边跌倒,从宰鱼台下跌到路中央,并在那里躺着,手里握着宰鱼刀。

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8岁被孤儿院院长卖给了一个制革匠,13岁开始在巴黎狩猎气味,15岁那年跟踪第一个散发美妙香气的少女:

格雷诺耶认为,不占有这香味,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他必须了解它,直至最微小的细节,直至最后的最嫩的枝节。光是回忆这香味已经不够。他想象用一个压力冲头把这神化的芳香压到他那乱糟糟的黑色灵魂中去,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从此只按照这种魔力公式的内部结构去想,去生活,去嗅。

为了拥有那样美妙的响起,格雷诺耶不惜杀死了少女,从此明白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做一个芳香的创造者,一切时代的最伟大的香水制造者。

虽然后来格雷诺耶凭借自己本领进了香水铺工作,渐渐却不满足,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他决定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里的人知道保存气味的方法。格雷诺耶在去往格拉斯的lu路上,却他在一个山洞里住了很久,甚至差点忘记了自己的计划。直到他梦到那个红发少女站在他面前。少女闻不到任何关于他的味道,他对于少女来讲根本是不存在的。于是格雷诺耶再次回到人类社会。

自从格雷诺耶离开隐居七年的高山,主动重回人群中的时候,故事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埋藏他心底的对人类的恨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他用香水向人类报复,处心积虑酝酿让世人为之倾倒的最珍贵的香水,为了获得拥有那些甜美的气味,他先后杀死了25个少女,成为了谋杀犯,被送上刑台。但刑台不过是他试验最珍贵的香水的舞台罢了,仅仅一滴,就让全市闻到的市民疯狂了,忘记所有对他的恨,不由自主地爱上他,男女老少无一例外。在他取得成功的这一瞬间,他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本人并不爱他们,而是憎恨他们。他突然明白了,他在爱之中永远也不能满足,而只有在恨之中,在憎恨中,在被憎恨中才能找到满足。

那一刻,他只想人们恢复对他的恨,把他消灭,淹没在憎恨之里。

我同情格雷诺耶,从头到尾,他可怜却不可恨,生来就是一个悲剧,并且自己选择了这个结局,从他哭出的第一声就注定了。死去是悲剧,活下去也是悲剧。最后他应该是满足的,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仿佛回到了出生之前,没有人会记得他,从来没有。

——by梁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zy/20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