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卫士准备的衣衫破旧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

年1月8日,伟大的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时间,举国哀恸。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是我们难以细数的。

周总理在少年时热爱读书,接受了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教育,而他在青年时又走出国门,看到了其他国家先进的社会管理方式,还学到了革命思想。回国后,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周总理内心的革命之火烧得更旺盛。

尼克松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会得不到控制,将中国的革命烧得只剩下一堆灰烬。”毛主席与周总理相辅相成,这从他俩的性格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

毛主席擅长把控全局,具有宏观思想,有时还经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周总理则更喜爱抓细节,注重各个计划的方方面面。能有毛主席与周总理这样伟大的国家领导人带领我们前行,真是我们中国人民毕生修来的福分!

韩宗琦

可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员,他最后一身衣服却是破旧发黄的。年周总理逝世后,工作人员强忍着悲伤,准备给周总理换一身衣服。当时,韩宗琦发现工作人员拿来准备给周总理换的衣衫十分破旧,只有领子和袖口处是白色的,其余地方都发黄了。

韩宗琦看后十分生气,愤怒地对着工作人员说:“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总理平日对你们那么好,你们就打算让他穿这身衣服?我给你们钱,你们去做一身新的行吗?”听到韩宗琦这番说,工作人员都面露难色。邓颖超和韩宗琦解释了一番,韩宗琦的怒火这才消退。

周总理

那么,工作人员为什么会拿一身破旧的衣衫给周总理换上?其实与周总理本身的节俭习惯有关。周总理在逝世前就曾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用给他添置新衣,直接用旧衣服就可以了。韩宗琦也正是得知了这些,怒火才得以消散。不过,周总理到底有多节俭呢?

周总理的皮箱子

建国后,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他经常需要出差,且出差地点不限,有国内也有国外,因此周总理总是会提着一个皮箱子到处走。时间一长,不管是国内人员还是外国人员都对周总理箱子内的物品感到好奇。曾有一名外国接待人员直接问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他说:“那个皮箱子里装的是援助我们的物资吗?”工作人员听到这句话时,笑而不答。

皮箱子里装的当然不是援助他国的物资,而是一些周总理的行李,可这些行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普通,里面有一床棉被、一件睡衣、三双袜子、一块擦脸巾、一块擦脚布、一个漱口杯、一支牙刷、一支牙膏、一块香皂以及几件贴身衣裤。

那条棉被很薄,很旧。周总理之所以带着这条旧棉被原因有三,一是卫生,虽然棉被很旧,里面的棉花也乱成一团,但因为经常晾晒,还是较为干净的;二是为了安全考虑;三是周总理早就习惯用自己的被子了,睡起那些准备好的棉被,他反而睡不着。

可让其他国家的人看见这样一条旧棉被总归是不好的,因此周总理身边的卫士总是在周总理出门后,立刻进去将棉被收进皮箱子内。到了晚上,他们才又将棉被拿出来。

周总理的睡衣

其实,周总理放在皮箱子里的睡衣是新中国成立时穿的,到现在里面的棉绒早就被磨光了,且这件睡衣背面也是补丁盖着补丁。周总理晚上非常喜欢穿着这件睡衣靠在床头看文件。

久而久之,这件睡衣的背面就被磨出了一个又一个洞。周总理觉得就算破了也还能穿,就不准工作人员丢掉这件睡衣,而是拜托他们在上面补一个补丁。

后来这件睡衣越来越破,导致整个背面都是补丁。即便如此,周总理还会不愿换掉,他觉得睡衣能穿就行。因此他让工作人员把整件睡衣的后背全部换掉,用布再次补上,继续穿在身上。就这样,这件睡衣一直陪伴着周总理,直至他逝世。

那三双袜子也是周总理每次外出必备的物品。在以前,周总理一直都是穿着棉布袜子,可因周总理经常奔走在各地,棉布袜子容易被磨坏,周总理又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每坏掉一双袜子,他都会心疼好半天。

而这坏掉的袜子当然不会被扔掉,他会让工作人员将磨破的地方缝补好,可磨破的地方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到最后还是得扔掉,这可把周总理心疼坏了。正巧此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尼龙袜子,又耐磨又结实,周总理一知道这种袜子,马上就换上了。

周总理的袜子

周恩来的擦脸巾也是数年才会换一块,直到上面的绒毛都被磨没了,像一块纱布一样。夸张点说,如果在太阳底下将它对着光,都能看到阳光透进来。并且因为经常使用的缘故,擦脸巾上经常会出现破洞,每当这时候,周总理都选择视而不见。

可那个破洞最后越来越大,周总理也无法做到没看见,他就会将那块擦脸巾上的破洞缝在一起接着使用,直到最后毛巾实在用不了,周总理这才会换一块擦脸巾。

周总理使用过的擦脸巾虽说像一块纱布,但它本质上还是一块毛巾,只是用得久了,变得像是一块纱布。但他的擦脚巾就不一样了,它就是一些废弃的纱布,例如过期了不能用在临床上的纱布缝补而得。周总理对此并没有不满,反而笑着说:“我觉得这纱布巾比毛巾好用。”

可纱布真的比毛巾好用吗?这可不见得。周总理这样做的原因我们都能想得到,他无非就是想自己省一些,人民就能用得更多一些,人民的生活就能更好一些,他除了本质上节俭的品质,这样做大部分原因都是为了我们!

周总理使用的漱口杯上印有“保家卫国”四个字,他十分喜爱这个漱口杯,这个漱口杯也一直陪伴着他,直至他离世。像牙刷和牙膏这些物品,没用到最后总理是不会轻易换的。

周总理用过的毛巾、漱口杯、牙刷和牙膏

周总理常用的香皂碱性过强,还没有香味。某次,身边的卫士悄悄在周总理上一块香皂用完后,给他换了块檀香皂。周总理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批评那位卫士,说:“你现在给我换檀香皂,之后是不是还要给我买香水,买头油?”

卫士听完周总理的话后,回道:“总理,我知道我不应该在不告知您的情况下给您换香皂,可之前那种香皂既没有香味,碱性又强,您身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换块好一点的也没什么问题啊,而且价格并没有相差很大。”

周总理见卫士这么说,叹口气回道:“我知道你是关心我,可就算价格没有相差很大,但那也差了。香皂嘛,能用就行,不一定非得用那么好的。我是为人民服务,不是想从人民那里谋财。下次不要再这么做了,知道吗?”

卫士眼里逐渐浮出泪光,他是周总理身边的卫士,周总理的生活物品他很清楚,可就是因为知道,他才会越发感动,越发被周总理身上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那几件放在皮箱子里的贴身衣物也是非常破旧的,衣物上基本都有补丁。在国内还好些,可每当周总理出国访问时,那几件贴身衣物的清洗就成了一个问题。

直接让宾馆的人清洗干净?不可以,若是被有心人士知道了,可不得了;若是那位有心人士直接拍照,放在了报纸上,那更是不得了。用洗衣机来洗?这也不可以,贴身衣物上本就全是补丁,若用洗衣机洗,恐怕洗过就破掉了。

最后,卫士在请示过周总理后,将贴身衣物交给了当地大使馆,让大使馆找人清洗。大使馆内的人商量过后,决定由大使夫人亲自清洗。大使夫人小心地清洗着衣物,生怕自己一个手用力,就将那几件衣物给洗破了。可洗着洗着,大使夫人的眼前突然模糊,眼泪从她的眼中掉了下来,滴进了水池中,她被周总理这种节俭的精神所感动。

周总理访问马里

有一年,周总理来到了马里,他的衣物由中国驻马里大使赖亚力的夫人清洗。当大使夫人收到卫士交给她的衣服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这竟然是总理的衣服。那几件衣服上全是补丁,稍微用力一洗就会破个洞。

大使夫人一边清洗衣物一边哭,她的异常让赖亚力注意到了,他走到夫人身边询问原因。可那时夫人已经哭得说不出话了,扯着赖亚力让他看周总理的衣服。

赖亚力起初十分疑惑,他不知道夫人究竟怎么了。可当他看到周总理的衣物时,他的瞳孔骤缩,满脸不可置信,后来他仿佛知道了什么,眼中也流下了泪。这就是他们的总理啊,永远兢兢业业,不愿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这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啊!

周总理的皮箱子内就装着以上几样物品,为了不让外国相关人员见到这些物品,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这个皮箱子严密看守。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人员会对皮箱子内的物品好奇了,在他们看来,藏得那么严实,八成是装着好东西。可里面究竟有什么,里面的物品代表着什么,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说出一二!

周总理的口粮

周总理的节俭不止体现在他的生活物品上,还体现在他的口粮上。周总理在吃食上有两条规定,一是不允许出现高档菜,二是不允许有浪费。

周总理每顿饭菜都很简单,与当时大多数民众一样一荤一素一汤,荤菜就是我们常见的鱼肉或猪肉,一般是哪种产量大,哪种便宜,周总理的餐桌上就出现哪种肉;而素菜也是像豆子、空心菜等十分常见的蔬菜,周总理从来都不允许自己的餐桌上出现那些高档菜。

周总理的早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一般都是一杯牛奶再加几片面包,既快速又有营养,深得他的喜爱。要是牛奶产量不好,周总理就会将牛奶换成玉米糊或是其他糊糊。

在外出时,周总理经常会嘱咐当地工作人员,不要用酒水招待他,也不用摆什么水果,更不用大摆宴席,普通的两菜一汤就行了。如果当地口粮紧张,周总理也不会要求两菜一汤,当地民众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除了吃得朴素外,周总理在吃饭时还不允许出现浪费的情况。若当周总理吃饭时,有一粒米掉在了饭桌上,他都会直接夹起那粒米吃掉。且吃到最后,周总理还会用一根菜叶子抹抹碗底,或是直接拿点水冲一下碗底再喝掉,确保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某次周总理的饭菜还剩下一些,他也会叫工作人员将剩下的菜留好,留着下一顿接着吃。还有一次,周总理的餐桌上出现了一条近10厘米长的鲫鱼,周总理只吃了一半就停下了筷子,让工作人员留到下一餐再吃。

为什么这点大的鲫鱼也要留到下一顿?难道周总理不爱吃鲫鱼?当然不是,周总理喜爱的荤菜里,鲫鱼绝对排得上名次。可周总理十分节省,他担心工作人员看见他喜欢吃鱼,就在下一顿又给他安排鱼,这样就太奢侈了,因此他宁愿中午少吃一些,留在晚上继续吃。

另外,为了不给国家添负担,周总理碗里的饭全是没有经过加工的杂粮。周总理简朴的作风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因为革命胜利就松懈下来,也不要因为生活变好了就开始浪费,要时刻注意节俭。

周总理

某次,周总理去杭州出差,地方群众见周总理将他们准备的饭菜全部吃完了,还以为周总理喜欢吃他们为他准备的蔬菜,就在周总理临走时悄悄送了一筐蔬菜。

这件事被周总理发现后,他十分生气,严厉批评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按照市场价格折价将钱寄回去。其实蔬菜的价值并不高,都是当地民众的一番心意。可周总理却不愿接受,他觉得这么做就是在贪民众的便宜。

其实,在周总理心里一直认为,要是自己都没做好,那他还有什么资格向全国人民倡导节俭呢?因此周总理总是严苛要求自己,为了给我们做表率,他觉得自己必须这样做,我想这也是周总理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的原因之一。

周总理的“上海”牌手表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过周总理手上的手表,周总理一生中只有两块手表,一块手表是组织上统一发的由瑞士产的“劳莱斯”手表,而另一块就是上海产的手表。

周总理除了进行一些特殊工作如出国访问外,平常很少戴手表。可组织上发的手表是一块机械表,机械表用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工作人员都劝周总理换一块手表,可他不愿意,认为反正又不是什么大问题,手表嘛,能看时间就行了。

可是在周总理心里还有个愿望,那就是戴上自己国家生产的手表,不过我国当时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还无法生产出手表。周总理对此感到有些失落,不过他相信中国迟早能生产出手表,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年,周总理来到江西开会,会议主题是研究经济问题。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受邀去看表演,这个表演是由上海星火魔术团主演。在当时江西已有剧团,但就是缺少一个魔术团。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对此十分烦恼,在看到上海星火魔术团时,他眼前一亮。

只见他对周总理说:“总理,‘江西省赣剧团’里已经有话剧团、采茶剧团以及赣剧团了,可就是差一个魔术团。我想着把这个上海星火魔术团留下来,不知道总理您同不同意?”周总理听后,笑而不语。

周总理与上海星火魔术团成员合影

魔术团在表演时都喜欢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炒热气氛。这不,演员们想向观众借一块手表,周总理听后,赶紧将手上的手表取下,让卫士递给演员。那位演员见收到的是周总理的手表,脸上一愣,连忙向周总理致谢。有了现场观众的配合,表演成功结束了。

表演结束后,演员下场想将手表递还给周总理,不过周总理说:“不用,这块手表就送给你了。”演员自然再次致谢。周总理接着又说:“这块手表可不是白送给你的,我想把你们魔术团留在这里,成立一个魔术团,江西可是个好地方,你们不会吃亏的,好不好?”

魔术团的成员们说:“好,当然好!”就这样,周总理用一块手表将上海星火魔术团留在了江西。可周总理的手表却没有了,对此他并不在意。

不过,当周总理收到让他出席苏共二十二大时,他意识到自己少了块手表。正巧此时,上海传来消息,生产出手表了。周总理听后大喜,赶紧让卫士长去买手表。最后周总理花了90元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

这块“上海”牌手表陪伴了周总理很久,他对这块手表也十分珍爱。可惜这块手表因使用时间过长坏了,周总理急了,他赶紧找人将这块手表送去上海手表厂修理。周总理一直等着自己的手表归来,陪他一起工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上海那边竟送过来了许多新款手表。

周总理佩戴过的“上海”牌手表

周总理对此有些生气,他对相关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该这样做,这样做给地方添麻烦了,以后多注意一些。”最后,周总理还是拿回了自己那块已经修理好的国产旧手表。

周总理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不胜枚举。其实不只是周总理,大多数新中国初代领导人都十分节俭,虽然这与他们本身的经历有关,但他们这样做的更多原因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zl/20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