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宋民间曾经流传着一个传说,香水山上有狐
古宋的香水山,也叫香山。香水山其貌不扬,山也不高,没有名胜古迹。可对古宋人来说,还是值得崇敬的一座山。文化界取个名称都离不开香山二字,比如:解放前的《香山书院》,解放后的《香山中学》、《香山诗书画苑》……。
(一)
香水山,位于兴文县县城古宋镇城北,紧挨县城。它是封建社会时期,由官府划拨的作为公共墓地的一座山,称为义冢山,人民群众叫它官山(意即大家共有的山)。其实,就是电影电视里说的乱葬岗子。
兴文香水山全景
从前,一般的人死了,就装进棺材择地埋葬,穷得叮当响的老百姓和孤寡老人死了,就用草席一裹,在左邻右舍、街坊朋友的帮助下,抬上官山,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埋掉就了事。不用请阴阳先生看地脉地气,也不用请道士念经超度。安葬在官山上也无人干涉,也没有人出面收土地费。
在官山上埋葬的人越来越多,年深日久,遇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上面的泥土垮塌下来,把下面的坟墓掩埋了。过了一段时间,在垮塌下来的泥土上又埋上了若干新的坟墓,这样周而复始。现在,人们在修房造屋挖屋基时,在修公路挖地基时,就能从挖掘的山体断面处看到深埋地层下的棺材,有的已经腐烂只剩下一点树心棒棒了。
香水山寺
解放前的香水山,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上的野兽不计其数。据说在四十年代,山上有一只小狍子窜进了古宋城,吓得人们东躲西藏,后来不知用什么方法把它轰上山去了。
在古宋地区还有一个传说故事:说是香水山上有狐仙出没。据说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个书生从乡下往泸卫城(即今古宋城)考秀才,走在香水山后山的大路上,看见一个村姑被绳索套住了,村姑哭哭啼啼的要求书生帮忙解开套子,好心的书生看她可怜兮兮的,就帮她把绳套解开了。村姑对书生说了声谢谢后,就地一滚,变成一只狐狸跑掉了。原来是猎人安的绳套,专捕野兽用的,小狐狸不小心被套住了,被书生所救。书生进了考场后,脑袋瓜特别清醒灵光,考了个好成绩,名列榜首,就是因为狐狸感恩在暗中帮了忙。
(二)
解放前,古宋的香水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山坳口有座《芙蓉寺》,住有两个尼姑。离《芙蓉寺》不远的半山腰,有座《香水山寺》庙,主持和尚姓王,人们都叫他王和尚。《芙蓉寺》和《香水山寺》的规模都不大,香火也不旺,偶尔只有少数香客光临。
芙蓉寺
年3月,朱德率领一个支队的讨袁护国军小驻古宋,休整了半个月。朱老总带随从数人登香水山游玩,玩得兴起,随即在《香水山寺》庙的墙上题七律诗一首:已饥已溺是吾忧,总计心怀几度秋。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任作棘荆游。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物色风尘谁作主,请看砥柱正中流。
朱德诗碑
此后,在古宋地区的文化人中又产生一首颂诗在流传:当年朱帅驻旌麾,壁上琳琅有旧题。岘首人思羊叔子,香山千古此招提。
后来,《香山诗书画苑》的老先生们倡导勒石刻碑,把朱老总的诗刻在石碑上。至今,《朱德诗碑》还立在《芙蓉寺》的庙门口。
(三)
解放以后,都很少有人上香水山玩耍。在反封建迷信时期的五十年代,《香水山寺》和《芙蓉寺》里面的菩萨都被推倒。《香水山寺庙》基本上成了废墟。《芙蓉寺》在年遭火灾后,只残存几间土墙坯房屋。
改革开放以后,古宋的香水山被辟为森林公园,山上的树林都承包给私人管理,就又恢复了郁郁葱葱的面貌。佛教信徒们经募捐,把《香水山寺庙》也逐渐陆续修复,并扩大了庙宇。《芙蓉寺》也安放了几尊体积较小的菩萨供人们烧香念经。两寺庙的香火也逐渐兴旺起来。
千年芳泉
香水山上还有一股远近闻名的山泉水,清澈透明,喝在嘴里还有一丝甜味,被人们称为香山香水,用来泡咸菜吃起来香脆可口,用来泡茶味道也不错。随着人们对山泉水的崇拜,上山提水、挑水的人逐日增多。医院医生邹玉峰老先生出面募捐集资,在翻过山坳口往下约20米处修建了取水点。从此,上山提水、挑水有了固定的地方。泉水取之不尽,天再旱也不干枯。以前的古宋香水山,上山只有一条路。就是从《兴文二中》背后蜿蜒而上的石板阶梯小路。上山下山,人多了就拥挤不堪。古宋籍住台湾的同胞刘光荣携妻回乡探亲,到香水山游玩时,见到香水山的路况,遂出资改造修建了从山脚到《芙蓉寺》的山路。把原小路改建成一米多宽的水泥阶梯路。在半山腰修了廊式凉亭,供人休息。把廊亭取名《荣娇亭》(其妻是台湾高山族的×阿娇,故用两人名各取一字命名,以资纪念)。
石板阶梯小路
(四)
老丁去年回乡,有一天闲着无事,见天气晴好,便上香水山游玩。一个人沿着水泥阶梯慢慢往上攀登。到了《荣娇亭》,见亭柱上有副对联,联长字小,难怪以前经过几次都未发现。站在《荣娇亭》内,俯瞰古宋城,整个县城尽收眼底。只见高楼林立、宋水绕城,过去低矮的房子不见踪影,以前窄小的街道变得宽敞,如今,旧貌变新颜,真有“曾几何时,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之感。
荣娇亭
香水山寺庙通过不断募捐,把旧寺庙修饰一新,扩充了庙宇殿堂,装塑了各路菩萨和谐共处。在通往《芙蓉寺》的大路边,还新塑了十八罗汉。不知何时,香水山寺铸造了一口大钟,时兴了暮鼓晨钟。早晨在床上,就能听得见清晰的钟声响彻在古宋城的上空。《香水山寺》还在庙前的山埂上修建了一条水泥阶梯路直达山脚,路边还安上了电灯。
大钟
石匠易俊芳眼光独到,跟上了形势,在半山腰的大路旁修了新房,开设了喝茶、喝酒、打牌雅座。小卖部里有零食香烟矿泉水。朝山拜佛、求神还愿的香客就有了歇脚喝水的地方了。香水山上还有件怪事。香水山山坳口侧有棵大黄桷树(即榕树),被人们称为古宋城的风水树。黄桷树的枝杈茂盛高大,慰为壮观,在城里大部分方位都能看得见它的风采。在文革期间,不知何故而干枯死掉,再也不发芽长叶了。改革开放以后,不知是哪一年,先是一偏枝开始发芽长出新叶,继后,整棵大树都复活了。大黄桷树照样伸枝长叶,展示它的风姿。相信鬼神的人们视为神树。不断有人前往烧香礼拜,祈求保佑消灾。黄桷树高大的树根上都挂满了红
布条条。
香水山大黄桷树
(五)
现在而今古宋的香水山,那真是今非昔比了。年,当地小河村集资,由村民每家出资元,修建了一条小公路。公路从拢船沱开始上山,直达《芙蓉寺》,摩托车、小汽车都可以开到香水山山坳口了。前山脚下也修了一条公路,从城东阿沱起始沿老城墙沟,经《兴文二中》的背后直抵新城区光明坝。
新修建的小公路
《香水山寺》庙的捐款人的捐款数目也在不断的攀升,只要看看《芙蓉寺》下大路边的功德碑就知道了。两个庙的香火也更旺盛了,朝山拜佛、烧香求神、许愿还愿的也更多了。游山锻炼的人们也在逐年增多,人们无事都要往山上跑,特别是春节、清明节。
芙蓉寺的石刻碑
《芙蓉寺》前后都增加了小餐馆、小卖部和其他一些服务。有了方便群众的腰花店子,人们饿了就有地方吃饭,渴了有地方喝水,走累了有马可骑、有滑杆可乘。
香水山下,那崭新的一栋栋教学楼就是《兴文二中》的校园。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和山书院》,是古宋县以前的最高学府。它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如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会员杨××、赵铁桥……,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法国参加革命的秦青川等。这所学校为新中国培养的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那更是难以尽数。现在的《兴文二中》,校园扩大很多,原来的民办《香山中学》所在地《玉皇观》的全部教学楼都扩充进来了。在校园的前后,新修了《教学大楼》、《科技实验楼》、《体育馆》、《足球场》,改变了整个县没有《足球场》的现状。《兴文二中》的建设,提供了学生们热爱科学、热爱体育运动、热爱学习的良好环境。
《方言BBB》第六季真人版视频来啦
联系方式手机/QQ/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xg/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