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学3D解剖图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647998.html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医学科学的学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形态,后功能代谢;先正常,后病理;然后再逐渐涉及临床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才能充分认识其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病理变化,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与诊治,预防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和研究医学的入门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直观性很强,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标本,模型,图片等直观道具,多看,多模,多想,多记,以加深对形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学习人体解剖学要有进化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把人体解剖学这门基础医学课程学好。

骨bone是一种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坚硬而有韧性,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的能力。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和生长,长期不用导致骨质酥松。骨在成人为块,按其在人体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1),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颅骨29块。骨的重量,在成人约占体重的l/5,而新生儿则占1/7。每块骨都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既坚硬而又有弹性。

(一)骨的形态

骨有不同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bone呈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端又名骺,较膨大,并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bone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连结一起,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flat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肋骨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

(二)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质bonesubstance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分布于长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表层。骨松质呈蜂窝状,分布于长骨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2.骨膜periosteum为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成骨细胞,故感觉敏锐,并对骨的营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marrow充填于骨髓腔及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为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但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骨松质内,继续保持造血功能。

(三)骨的理化特性

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蛋白)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

(一)中轴骨骼

1.躯干骨

包括24块游离锥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构成。

各部颈椎的主要特征:

第7颈椎特长且末端不分叉,活体易触摸,是临床计数椎骨的标志。

肋由肋骨和软肋骨构成,共12对。第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不与胸骨直接连接,称假肋。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2.颅

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骨块组成。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的面颅。

幼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骶骨尖向前下,与尾骨相连。

骶骨的两侧有耳状面,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为骶管,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凸隆粗糙,有4对骶后孔。

尾骨coccyx呈三角形,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

2.胸骨sternum是位于胸前部正中的一块扁骨,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上部较宽称为胸骨柄。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为胸骨体,其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触及,它平对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的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为剑突,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才完全骨化。

3.肋ribs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

(二)上肢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侧共计64块。

1.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clavicle:呈“~”,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中、外1/3交界处较脆弱,易发生骨折[2]。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三缘、三角和两面。

上缘的外侧角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体表可触及。内侧缘薄而长,外侧缘稍肥厚。

上角和下角分别为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体表标志。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为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行的肩胛冈分成上方的冈上窝和下方的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伸展的突起称为肩峰。

2.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

(1)肱骨humerus: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膨大为半球形的称为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行浅沟称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延伸的似嵴,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之间的纵形浅沟称为结节间沟,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呈“V”形的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呈螺旋状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干的骨折,易损伤桡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而略向前卷曲,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份有形如滑车的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易损伤尺神经。

(2)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细小,有稍膨大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变细的部分称为桡骨颈,颈的内下方有一粗隆称为桡骨粗隆。下端粗大,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桡骨茎突;下端的下面为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3)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关节面称为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切迹的后上方和前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鹰嘴和冠突,冠突外侧面有关节面称为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行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为尺骨茎突。

(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①腕骨carpalbones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②掌骨metacarpalbones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l~5掌骨。

③指骨phalangesoffingers共14块,拇指有2节指骨,其余各指均为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下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

1.下肢带骨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

(1)髂骨ilium位于髋骨的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2)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

(3)耻骨pubis为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一体和两支。

2.自由下肢骨可分为近侧部的股骨,中间部的胫骨、腓骨和髌骨以及远侧部的足骨三部分。

(1)股骨femur位于大腿部,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分为体和两端。股骨上端包括头、颈及大、小转子。

(2)髌骨patella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骨面相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3)胫骨tibia位于小腿的内侧,为呈三角棱柱状的粗大长骨,分为体和两端。

(4)腓骨fibula细长,居小腿外侧,分为体和两端,无承重功能。

(5)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共26块。

①跗骨tarsalbones每侧7块,属于短骨,与手的腕骨相当,但跗骨承重并传递弹跳力,故粗大而理解紧密。

②跖骨metatarsalbones共5块,与掌骨相当,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命名为第1~5跖骨。

③趾骨phalangesoftoes共14块。

常用术语

人体是由很多系统、器官等复杂构造组成的。为了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结构的形态,就必须有一些众所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和描述用的术语,借此有统一的认识,以免误解。为此确定了标准的解剖学姿势,也规定了一些轴、面和方位的名词。这些概念和名词是学习解剖学的人必须首先掌握的。

(一)解剖学方位

为了说明人体各部或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一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描述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即使研究对象或标本模型,是横位、倒置或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仍应以标准姿势描述。特定的解剖学姿势规定如下: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二)方位术语

按照上述解剖学姿势,又规定了一些相对的方位名词,按照这些方位名词,可以正确地描述各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以,这些名词都是一组组相应成对的,如:

①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是描述部位高低关系的名词。按照解剖学姿势,头在上足在下,故近头(颅)侧的为上,远离头(颅)侧的为下。如眼位于鼻的上方,而口则位于鼻的下方。为了与比较解剖学统一,也可用颅侧cranialis和尾侧caudalis作为对应名词,则对人体和四足动物体的描述就可相对比了。

②前anterior或腹侧ventralis和后posterior或背侧dorsalis。凡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背面近者为后。腹侧和背侧这组名词,可通用于人体和四足动物体。

③内侧medialis和外侧lateralis,是描述各部位与正中面相对距离的位置关系名词,如眼位于鼻的外侧,而在耳的内侧。

④内internus和外externus,是表示与空腔相互位置关系的名词,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的区别。

⑤浅superficialis和深profundus,是指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即离皮肤近者为浅,远者为深。

⑥另外,如左sinister和右dexter,四肢的近侧proximalis乃指距肢体根部近,四肢的远侧distalis系指距肢体根部远;上肢的尺侧ulnaris与桡侧radialis和下肢的胫侧tibialis与腓侧fibularis,则相当于躯干的内侧和外侧,其名词则是根据前臂和小腿的相应骨——尺骨、桡骨、胫骨和腓骨而来的。

(三)轴和面

1.轴:按照解剖学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这在描述某些结构的形态,特别是关节运动时,是非常重要的。三种轴即:

(1)矢状轴:即由前向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水平线。

(2)冠状轴:即由左向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水平线,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即与身体长轴平行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2.面:按照上述三种轴,人体可以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这对某些结构的描述也是重要的。

(1)矢状面:即按矢状轴方向与水平面和冠状面相垂直,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其中正中的,称为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二等分。

(2)冠(额)状面:即按冠(额)状轴方向与水平面和矢状面相垂直,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或称横切面:即与上述二面垂直与水平面平行,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器官的断面一般不以身体的长轴,而以其自身的长轴为标准。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称纵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切面则称横切面。对器官来说,横切面不一定是水平面,纵切面也不一定是矢状面或冠状面,故一般不用水平、矢状和冠状这些术语。

*本资料由往届学长提供,整理,供社员和医学生学习!

审核

会长|蒋里

指导老师|许劲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xg/187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