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乌鳢的养殖与疾病防治

一、生物学特性

1.简介

乌鳢属鲈形目、鳢科,俗称乌鱼、才鱼、黑鱼等,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乌鳢身体呈长筒状,头尖长似蛇形,尾圆而扁平。鳃上腔有发达的鳃上器官,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故乌鳢离水2-3天只要保持鳃和身体湿润也不会死亡,便于运输。

2.生活习性

乌鳢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港及低洼沼泽的静水水草区。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它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即使在其它鱼类难以生存的水域环境,乌鳢也能生活。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宜水温为26-28℃。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在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也能生存下来。乌鳢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其将头斜露出水面,借助鳃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乌鳢善跳易逃,一条-g的乌鳢可跃离水面1-2m,当多雨季节,食物不足或其它条件不适时,乌鳢常跃出水面,发生“过道”现象,因此养殖乌鳢要注意防逃工作。

3.食性与生长

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虾、蛙和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因鱼体大小和栖息环境的不同,其摄食的食物种类也不同,鱼苗期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当体长达3cm以上时,转向以水生昆虫为主,也吃一些小型鱼虾,当体长达8cm以上时,则以鱼虾类为主要摄食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乌鳢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乌鳢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是苗种培育阶段,应根据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乌鳢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鱼体增长速度减慢。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乌鳢苗可达-g/尾,2龄鱼可达-0g/尾。

4.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

乌鳢的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随地域而稍有差异,长江流域的乌鳢,2冬龄,体长30cm以上,性腺即可成熟,其产卵季节为5-7月,以6月份产卵最盛。黑龙江流域的乌鳢,2冬龄以上,体长大于35cm性腺才能成熟,其产卵季节为6-8月,7月为产卵高峰期。

二、鱼种培育

1.土池培育苗种

(1)鱼苗池要求:乌鳢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面积一般为50-㎡,以便驯食、操作和管理。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食物。

(2)鱼苗放养:鱼苗投放前,先放20-30尾试水鱼以观察水体药性是否已消失。投放的鱼苗应为同一批次孵出的苗,放养时的水温差不能超过2℃,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60-80尾/㎡。以后视鱼苗生长情况和培育时间逐步过筛分稀。也有的一次放足40-50尾/㎡,直接培育成大规格鱼种。

(3)饲料投喂:驯养后的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鱼苗长大,摄食量增大,而池中的浮游动物逐渐减少。这时,一方面通过继续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另一方面可增喂豆浆。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达3cm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摄食量进一步增大,单靠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

(4)培育管理:

①及时调解水质。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因此,乌鳢苗种培育期间,应每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4,先排后灌。另外在鱼苗池中移植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吃食。

②及时分养。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乌鳢有大吃小的习性,尤其是食物缺乏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乌鳢苗种培育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同一池的苗种,力求大小一致,以免弱肉强食,影响鱼苗成活率。

③防病防逃。日常注意检查进出口拦栅,雨天防止漫池。拉网过筛难免损伤鱼体,鱼体一旦受伤,最易患水霉病,用百安威ml/亩·米防治。

2.网箱培育苗种

(1)网箱的制作和设置:网箱采用30-40目的软质尼龙网布缝制,规格5m×1.5m×1.2m,长方形,敞口式。网体用木料或竹子作框架,网箱四角固定在框架上,高出水面约30cm。网底离地50cm以上,以卵石作沉子,使网体充分自由展开,并随水位自由升降。箱间行距4-5m,便于箱内外水体交换,网箱设置的水域要有一定肥度,靠近进水口,离堤岸3m以上。

(2)鱼苗放养:投放的乌鳢鱼苗,必须为同一来源,同一批次,大小规格基本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尾/㎡。

(3)饵料投喂:经驯养的仔鱼投放于网箱后,第一天停食,第二天开始驯食,将鱼、蚌、螺肉等捣碎成肉泥投喂于食台上。开始几天,每万尾鱼苗投喂-g,每天4-5次,以后视鱼苗生长和吃食情况,逐渐增加投喂量。也可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乌鳢的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达40%以上,其驯食方法为:开始用鱼泥诱食,2-3天后加入乌鳢幼鱼粉料拌和成团状投喂,以后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量,减少鱼泥量,直至全用人工配合饲料。鱼苗经15-20天的饲养,体长一般可达2.0cm以上,这时可根据鱼苗口径,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料,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投喂方法:1kg颗粒料加清水0.5kg浸泡约10分钟,当颗粒料轻度软化时即可投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驯食过程中,不得投喂鲜鱼、虾等,否则影响诱食效果。

(4)饲养管理:

①保持箱内水质清新。鱼苗下箱后,每天清洗一次网箱,并移动位置,便于箱内外水体对流交换。同时网箱内投放占水面1/5面积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水浮莲等,以净化水质和供鱼隐蔽。

②及时分箱。鱼苗在网箱内经15-20天的饲养,其个体大小出现差异,必须过筛分稀,以保持箱内鱼苗规格大小一致。

③日常管理。主要是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外逃。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防治鱼病。

三、乌鳢成鱼养殖

乌鳢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乌鳢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其养殖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江浙等地区养殖乌鳢,多采用成鱼池套养和小水体集约化精养。

1.成鱼池套养

成鱼池套养就是在主养草鱼、鲢鱼、鳙鱼的池中套养少量乌鳢鱼种,以吞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和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充分利用水体,减少饲料损耗,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为:

(1)套养乌鳢的鱼池要求:水面最好在10亩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池,否则乌鳢存留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

(2)套养乌鳢鱼种的方法: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有时可吞食相当于本身体长2/3的鱼种,因此,投放乌鳢鱼种的方法很有讲究。一般春节前投放好主养鱼种,以早适应环境,1-2个月后投放乌鳢鱼种,其规格应比主养鱼种小,一般为60-80g/尾的隔年鱼种,每亩放20-30尾,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喂饲料,以池中野杂鱼为食。到年底干池起水,尾均重可达-g/尾,如果投放6-8cm的鱼种,每亩投放40-50尾,视池塘饵料情况,增投小鱼、虾或人工配合饲料,到年底干池尾均重也可达-g/尾,产乌鳢20-30kg/亩。

(3)饲养管理:成鱼塘套养乌鳢一般不需其它特殊饲养管理,但要注意的是:乌鳢善跳易逃,尤其是当饲料不足,遇雷雨天,有时可跳起1m多高,顺水“过道”逃跑。为此,投放乌鳢鱼种后,要注意进、出水口拦栅,以防外逃。在池塘四周岸边水面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利于其隐避、摄食。

2.小水体集约化精养

(1)池塘要求:乌鳢精养池以土池为好,不但造价低,而且适合其生活习性,便于调节水质,而且不损伤鱼体。水面-㎡即可,水深1.5m以上,池底有10-15cm淤泥,鱼池四周环境安静,排灌方便。鱼种下池前,鱼池彻底排干,以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后灌水放鱼。鱼池周围设拦网高1m以上,池塘中央或一角移植水葫芦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约占养殖水面的1/5-1/6,以调节水质和供鱼隐避、摄食。

(2)鱼种投放:一般2-3月份投放鱼种,鱼种规格为50-80g/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平方米5-6尾,同池鱼种规格应大小均匀,鱼种下池时以1-2%的盐水消毒。

(3)饲料投喂:乌鳢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乌鳢多数投喂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也有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鲜活饵料:主要包括小鱼、小虾、螺、蚌等,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并用2-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每天定时、定位投喂2-3次。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它动物性下脚料,如畜、禽内脏,更要注意其新鲜、干净,投喂时切碎并消毒。鲜活饵料就地取材,来源方便,价格较便宜,一般适合湖区野杂鱼较多的地方或有动物畜禽加工厂的地方,但供应无保障,仅适合各家各户小面积养殖。人工配合饲料:乌鳢人工配合饲料是根据乌鳢的营养需要,将不同的饲料源经科学配制而成,其营养丰富,贮运方便,供应有保障,适合大规模养殖。其驯食和投饲方法如上,饲料系数1.2-1.5,每g乌鳢的饲料成本为4.5-5元。

(4)饲养管理:乌鳢集约化精养的特点是高密度,因而饲养管理要注意:①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②雷雨天,防止乌鳢起跳上岸或"过道"逃跑。③每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饲料台每星期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一次,一旦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四、乌鳢的疾病防治

乌鳢在江河、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随着人工养殖乌鳢的发展,尤其是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由于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水体小,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来源复杂且数量多,加上人为因素干扰等原因,近年来,乌鳢养殖频频出现鱼病,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因此,如何防治乌鳢疾病,是目前发展乌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乌鳢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乌鳢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鱼体受伤。在捕捞、分养和运输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使鱼体表擦伤,这是其一;其二,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相差较大,当食物缺乏时,相互咬伤,甚至弱肉强食;其三,放养的鱼池结构不合理,如水泥池底质、池壁粗糙,鱼体活动摩擦受伤或受惊碰伤。鱼体表一旦受伤,就为感染疾病打开了方便之门。

(2)水质不良。人工养殖乌鳢,由于水体小,密度大,长时间大量投喂饵料,池内残饵和排泄粪便沉积日渐增多,为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当达到一定程度,水质变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因此,要经常使用碧水解毒液、全效救星、复合芽孢杆菌原粉、复合乳酸菌原粉等进行底质和水质改良。

(3)投饵不当。目前人工养殖乌鳢投喂饵料多为小鱼、小虾等低质鱼,夏季饵料来源广,价格低,往往大量投喂,以致吃不完的鱼虾腐烂沉积在池内,败坏水质,传染疾病。秋后饵料缺乏,价格贵,饵料投喂无保障,鱼经常处于饥饱无序状态导致营养不良,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有时甚至投喂已腐烂的鱼虾,直接引起乌鳢发病。因此,要经常使用全效救星、全效颗粒底改、长效臭氧颗粒等进行底质改良。

(4)水温过高,乌鳢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26-28℃。在盛夏炎热季节,当水温高于32℃,又无隐蔽物时,乌鳢食欲减退,当水温进一步上升,鱼感不适完全停食,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

2.乌鳢疾病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减少乌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针对以上发病原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1)乌鳢鱼种投放前,鱼池必须用生石灰kg/亩·米彻底清塘消毒和曝晒,以杀灭各种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2)鱼种下池,操作仔细,运输轻快,并用2%-3%的食盐浸洗鱼种。

(3)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必须基本一致,预防相互咬伤和吞食。

(4)投喂饵料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盛夏水温过高,要加深池水,勤换新水,水面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调节水质和遮荫。

(6)加强饲养管理,水体经常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并根据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如用山楂素提取物等物质拌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3.乌鳢的常见病

(1)水霉病

[症状]发病初期,鱼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体表像被棉絮状,病灶处充血或溃烂,鱼体离群独游,体质消瘦,如不及时治疗,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流行特点]该病发生在乌鳢生长的各个阶段,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当鱼体受伤,水质不好时,更易发生。

[防治方法]拉网操作和运输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受伤必须用本草精华+盐浸洗消毒。放养鱼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并保证饵料充足。

①清除池内的腐败有机物,并用0.2ppm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泡腾片进行水体消毒。

②用菌毒双杀ml/亩·米全池泼洒,严重时连续可用2-3次。

③用百安威ml+盐4-6斤/亩·米全池泼洒。

(2)腐皮病

[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不定,病灶溃烂、红肿或脓肿,严重时出现断尾,口腔、头部溃烂,不久即死亡。

[流行特点]每年4-5月初开始发病,5-6月份,当水温达20-25℃时,是腐皮病的发病高峰期,各种规格的乌鳢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

①全池泼洒百安康0.8-1ppm,严重时连续可用2-3次。

②全池泼洒百安威ml/亩·米+本草精华ml/亩·米,间隔1天再用一次,2次可愈。

③饲料按正常投喂量减半,同时拌料内服山楂素提取物4g/kg饵料,每天两次,连用5-7天即可。

(3)腹水病

[主要症状]病鱼鳞片竖起,似“松果”,眼球外突,皮下积水,肌肉水肿,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流行特点]此病主要发生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发病快,3-4天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保持水质清新,投饵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发现此病,及时投喂药饵。

①每亩水面用百安威ml+本草精华ml全池泼洒,连用2-3天。

②用二氧化氯泡腾片-g/亩·米全池泼洒。 

③同时内服:同上。注意水质变化,及时用活菌制剂及底质改良剂调节水环境。

(4)烂鳃病

[主要症状]鱼体发黑,独游水面不怕人,鳃部粘液增多,鳃片红肿或灰白色。

[流行特点]此病多流行于5-9月,各种规格的鱼都可发生,寄生虫性烂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细菌性烂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发病快,危害性大。

[防治方法]

A、寄生虫性烂鳃病:可用0.3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月一次,有较好疗效。

B、细菌性烂鳃病:

①用百安威ml/亩?米+本草精华ml/亩·米进行全池泼洒。

②本草精华ml+菌毒双杀-ml/亩·米进行全池泼洒。

③同时内服:同上。

(5)诺卡氏菌病

[主要症状]病鱼上浮水面,反应迟钝,食欲下降;外部症状:起初病鱼体表、鳍基部和腹部有少量出血,部分鱼眼球突出,最后,腹部肿大。解剖发现发病初期靠脊椎处有一颗颗乳白色的突起,紧接着肝脏充血、有大肿瘤块及血块,后期有腹水、肿瘤充满胸腹。

[流行特点]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9月,水温在28-32℃,发病呈慢性型。上年发病鱼池,第二年开食后一个星期左右,就有该病发生。

[预防]

①降低放养密度,亩放养量控制在0~0尾;

②对水源水进行沉淀、消毒等;使用碧水解毒液、复合芽孢杆菌原粉、复合乳酸菌原粉、全效救星、超能底爽等生物或水环境改良制剂改善水质;

[治疗]

①外泼用百安威ml+本草精华ml/亩·米,全池泼洒。

②同时关键内服:同上。

更多精彩文章请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xg/15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