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讲古寻找曲江二十四景之曹溪香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的偈语,让韶关南华寺和《六祖坛经》闻名于世。多年过去,南华寺宝刹依旧香火旺盛。惠能大师之后“一花五叶”,中国禅宗代有传人。因此,南华寺被称为中国禅宗之源。因南华寺前有溪水名曹溪,惠能又被称为“曹溪六祖”。
下面,秋实蜀黍给大家徐徐道来——
寻找曲江二十四景之——曹溪香水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城东六公里处的南华禅寺,是六祖惠能大师终身说法的所在,也是供奉六祖真身的一座寺庙。该寺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惠能大师来到这里,开始宣扬“顿悟法门”,直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回归他的故乡新州圆寂,前后36年。
曹溪的传说中国佛教史上有“曹溪一滴水,遍覆三千界”一说,即是说,在曹溪南华寺哪怕得到一滴水的智慧,也会受用一生。
据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记载:曹溪水,城东南五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三十三里合浈水,昔西僧智药法师经溪口,掬饮水香美异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异,溪流上必有圣地”,后在此建有南华寺。
站在“曹溪门”前,眼前是广韶公路从门前走过,曹溪河也从门前流过,可以说是青山围绕,绝路顿开。在南华寺的“曹溪门”上,可以看到有两个牌匾,有“曹溪”,还有“南华禅寺”两个名字。一般的寺院都是挂一个名,为什么“南华寺”偏偏挂了两个名,写了“曹溪”又写了“南华禅寺”?其实“曹溪”是“南华寺”的一个地名。据史书记载,曹溪之名的来历,最早是在三国战乱时期,有曹操的玄孙曹叔良南逃流落曲江,客居南华寺宝林山下溪水旁,在此地开荒耕作,以水养命,故将门前这条溪流以姓命名为“曹溪”,千百年来,至今这里仍有曹侯村名和曹姓人居住。
然“曹溪”始于溪而得名,却因惠能大师在此弘扬佛法而广传于世,每年都有大量的东南亚、海外佛子礼拜祖庭。韩国更以曹溪宗为其国内最大的门派,可以说是“曹溪”二字孕育着中国佛教的源头之意,因在惠能大师之后,禅宗才真正彻底融入了中国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法。在当时,上至士大夫,下至乡野村夫,都有非常多的信众。真正的完成了由印度禅法向中国禅法的转换,所以说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的佛教界也被尊称为“东方如来”,而且他的禅法被佛教界尊称为“祖师禅”,成为唐宋之后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门派。
TOYOURCITY南华禅寺南华寺古木参天,清泉流溢,处处显示出这座千年祖庭的厚重历史和沧沧文化。南华寺又称“宝林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它位于韶关市约22公里的南华山,山上峰峦叠翠,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据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有位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来到中国,云游至曲江曹溪村,见此处山水奇秀,赞叹道:“宛若西天宝林山也。如在此建梵刹,可称之为‘宝林’。”高僧之意得到当时韶州刺史侯敬中的重视,表奏梁武帝萧衍,遂于天监三年建寺,赐额“宝林”。宝林寺几经兴衰,唐仪凤二年在禅宗六祖慧能主持寺院时最为兴盛,全寺僧众数百人。这里因是禅宗南宗的发祥地,所以又被誉为“祖庭”。禅宗流传到各地后又分为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五宗,其中临济宗和曹洞宗还远传至日本。唐代宝林寺被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代才得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南华寺以中轴线布局,前后七进,殿宇辉煌,绿树婆娑。一进山门,穿过小巧别致的“五香亭”和放生池,可望见二门门楣上“宝林道场”四个大字匾额,门的两旁有“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的对联。二门内建有壮观的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背后为一处布置精巧的小花园。园内东西两边有钟楼、鼓楼,北面的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年),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各高八米。大雄宝殿后有藏经阁、灵照塔、祖师殿,而藏经阁中佛经多为历代皇帝所赐,十分珍贵。
南华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旁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
年,南华寺被国务院最早一批定为国家重点寺院。年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TOYOURCITY名人与南华寺诗南华寺名闻天下,自然就少不了名人骚客。
宋哲宗绍圣元年,59岁的苏东坡再次遭贬,惠州安置。南迁路上,他拜谒了曹溪南华寺。南华寺是六祖惠能光大禅宗的地方。于是,有了这首《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宋施儒也写有《游南华寺》一诗:天造南华境,山开六祖灵。楼台入烟雾,钟磬落青冥。静浴曹溪水,亲翻贝叶经。遍观诸宝藏,尘梦一时醒
明代崇祯八年,时任礼部尚书的广东诗人何吾驺至韶州,专程前往曹溪参拜禅宗祖庭南华寺,深有感触地写下《曹溪诗》一首,写道:
暂向曹溪路,缁尘迥已分。风情盘细草,路远出香云。松影千峰暗,泉声隔岭闻。遥聆见梵落,不觉雨华纷。
明代进士,史称“岭南诗家之最”的广东诗人区大相到韶州,首次游览南华寺,追寻曹溪源,参拜六祖真身,“过此识前迷”;顿觉醒悟,颇有感慨地写下一首《曹溪》诗,诗曰:
闻道南华寺,寻源向此溪。水香浮钵远,山翠入檐低。樵路春游鹿,松房午放鸡。津梁云不远,过此识前迷。
清康熙年间,韶州评出曲江名胜二十二景,“曹溪香水”为其中一景。清代诗人廖燕题有《曹溪香水》名胜诗一首,诗中写道:
潋滟长溪绕寺门,传云西竺此同源。深藏鱼鳖潜兴怪,寒洗冰霜别出村。两岸影纷岩村碧,中流波动两雷痕。闲来一勺香犹在,煮茗烧松更细论。
南华寺,因为名人与诗,更显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底蕴。
TOYOURCITY相关链接关于南华寺与名人的故事
惠能推辞进京
唐代大诗人张乔写有《赠仰山禅师归曹溪》诗,赞美了千古曹溪和禅宗圣地;他在诗中写道:
曹溪山下路,猿鸟重相亲。
四海求玄理,千峰绕定身。
异花天上坠,灵草雪中春。
自惜经行处,焚香礼旧真。
这是唐代早期的一首曹溪诗。有史料记载在女皇武则天时代,武皇曾两次下诏书请六祖惠能入京城讲经说法;惠能借故推辞,未能入京。至今南华寺仍收藏有唐武则天的圣旨,可见“曹溪禅”与六祖惠能在唐代时期早已是名声显赫,声名远扬。
文天祥与南华寺
南宋时,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征北战,顽强抗元。景炎三年,兵败被俘,但他拒不降元,被元兵押送京城时,途经韶州南华寺,他以浩然正气,苍凉悲愤的忧国之情,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名诗《曹溪南华寺》,诗中写道:
此行近千里,迷复忘东西。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文天祥他身处逆境,大难在身,被元兵押解途中,仍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泰然自若,不屈不挠,一身正气。以“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的坚定信念和无所畏惧,浩然正气的品性亲身感受了“曹溪香水”神奇传闻。
图文:秋实
编辑:cheukmen
冯春华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xsxg/1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