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来一盘水葫芦色拉不了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607/4187017.html

古往今来,很多植物都入了文学大家的法眼,吟诗作赋广为流传,但也有不少开花漂亮的植物属于例外,比如凤眼蓝,怪也怪它自己,一来并非中国原产,引入中国也是上世纪初的事,彼时已是白话文开始渐渐流行的年代,再者,几十年来在中国南方各地的河道肆意生长甚至堵塞河道等等,在我国挣来的大多数都是恶名声,即便它花开得再怎么灿烂也似乎仍过大于功。

凤眼蓝是种水生植物的学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一说它的别名之一水葫芦,估计十有八九的上海人都知道,因为前些年,几乎每一年的秋天,都会有水葫芦在黄浦江以及沿江河道泛滥而出动大量船力人力进行清理的新闻报导,但大多数上海人也只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电视报道里看到的水葫芦非但已过花期而且出河道,沿黄浦江一路漂流,早已变得支离破碎,哪还有水灵灵的娇模样?如果你看到花期中的水葫芦,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它,至少喜欢风信子的人应该会觉得水葫芦的花很亲切,水葫芦有个英文俗名叫水中风信子,它的穗状花序酷似风信子。见到过很多次、很多处花期中的水葫芦占满小河道和池塘的景象,但见到的最震撼也是占据水域面积最广的还是在苏州东山的东太湖那一段。

苏州东山东太湖段的大片水葫芦,photobyzhangpeiqin

东山是个半岛,西、南、东三面被太湖环绕。没有去过的地方,会不自觉地想象其距离遥远,一直以为从东山西太湖段到东太湖段离得很远,但去过之后才发觉最短路线的距离才不过区区几公里,而且比之西太湖段,东太湖段的湖面更为宽阔,套用一句伍佰的《挪威的森林》的两句歌词,“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紧邻湖边的大道建成通车也是近几年的事,非但车辆少,而且道路设计比西太湖段的环太湖大道更为人性化,贴近湖面分别设有人行步道和自行车车道,是个不错的锻炼、散步休闲的场所,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沿岸生长的各种水生植物,荷花,野生芡实,菱角,黄花水龙等,特别是湖边那一大片盛花期长达数月的水葫芦,偶尔有小片水葫芦丛离群而出,在碧蓝、清澈至极的湖水中微微荡漾,漂亮得不像话,像画,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还可以等到白鹭等水鸟来到这片水域觅食。

碧波荡漾的水葫芦,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花毯中的白鹭1,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花毯中的白鹭2,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丛中觅食的水雉,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拉丁学名PontederiacrassipesMart.,种加词crassipes是由crassus(“thick”)+pēs(“foot”).,显见是因叶子肥厚的特征而得名的,与中文别名水葫芦如出一辙,都是按照叶子的特征而起名,水葫芦的叶子在植株基部丛生成莲座状,而叶柄肥厚、中空似葫芦状,正因为这样的结构才可以从容地浮在水面上,其它水生植物如菱角等也长有类似的结构。但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水葫芦的长相也各异,在东太湖段的水域就发现了两种外形不同的水葫芦,一种叶柄相对纤细且长并向上生长,只有最基部的少数几片叶柄上有葫芦状膨大,而另一种相对平铺生长,每片叶柄上的葫芦状非常明显。

两种不同的水葫芦A,photobyzhangpeiqin

两种不同的水葫芦B,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的花期很长,五月即开始开花,可以一直延续到十月甚至更久,水葫芦花成穗状花序,通常一根花莛开出几朵至十朵以上粉紫色的花,而每一朵花的上方一枚花瓣与其它花瓣都不同,粉色上还叠加了一层浅蓝,使花瓣上的脉纹更加明显,也使得花瓣中央一小块黄色斑块更加突出,所组成的鲜明图案也是凤眼蓝这个学名得来的原因,花漂亮,名字起得也很好,不过说到底谁都没见到过传说中的凤或者凰,也就无从知道凤的眼睛到底长啥样了。有几个国家发行过水葫芦邮票,不知道是人们欣赏花的美丽,还是友善的警醒?这是因为水葫芦原产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多国家引进过但最终列为入侵植物,其实也不能全怪水葫芦。

水葫芦的花1,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的花2,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的花3,photobyzhangpeiqin

水葫芦邮票,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葫芦引入中国是作为家畜家禽的青饲料的,自引进后,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发生水葫芦泛滥的现象。早些年,乡办工厂,养殖场的污水疏于治理,直接排放导致河道水质过分营养化,水葫芦繁殖速度激增,影响河道通行等祸患的发生。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河水、湖水洁净,水葫芦的繁殖应该不会太快,就拿东山东太湖这片水葫芦为例,粗略目测下来,这几年的水域面积似乎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时不时还能见到附近村民过来打捞水葫芦喂家禽。除了喂养家畜家禽,其实处理过的水葫芦还有更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比如变身为日常用品甚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工艺品,别有一种古朴、自然,我有一个洗衣篮和放花盆的装饰花篮就是用水葫芦做的,将水葫芦的叶柄用盐水处理析出部分水分增加韧性,干燥处理后再分割成细长条,像编辫子一样编成绳状再造型,不得不说,这个变身很成功。不过,可用于编织的水葫芦或许和长在太湖里的水葫芦还是有些区别的,叶柄可能更长,太湖里长的那种叶柄细长品种也不过20多厘米,编织的难度比较高。

水葫芦加工成的篮子,photobyzhangpeiqin

不过,我总在想着水葫芦的另一种用途,那就是水葫芦是不是有机会上中国人的餐桌?或者至少我家的餐桌。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往往不可预知,很多年前,中国人吃粮食还要定量供应,凭粮票及购粮簿购买,而现在,以粮食喂养的家畜往往是好品质的代表,而生活富足的人却转而去吃猪们以前惯吃的青头,比如番薯藤等,重油旺火再点虾酱炒的确好吃。尽管水葫芦没上过绝大多数人的餐桌,但从理论上来讲,它确实是一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而且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台湾,日本,等地的人都有食用水葫芦叶子和花的习惯,越南人会把叶和花加到色拉(凉拌菜)中。其实,用作食材的水生植物品种还真不少,特别是夏天,很多水生植物都可以成为盘中餐,比如莼菜,藕,芡实菱角等等,偶尔会看到湖边的村民处理野生芡实的茎干以及菱角的莲座叶用来清炒吃,所以,为什么不能吃吃水葫芦呢?唯一的前提是,不管吃水葫芦还是其它水生植物,生长地的水质一定要洁净无污染。

水葫芦色拉,photobyzhangpeiqin

吃水葫芦不需要拼死吃河豚的精神,也无需巴解将军吃蟹的勇气,更何况太湖的水质大可放心,骑着自行车去太湖边捞了一桶水葫芦回家,用一个一小缸养上,注满积攒的雨水,隔了一个多星期,开了花,长出了新的叶子,就摘了和黄瓜等弄了盘淋了油醋汁的色拉,一朵水葫芦花的点缀一下子增色不少,如果一定要描述生吃水葫芦叶子的味道,那就是青草味,不过别看水葫芦水灵灵的脆嫩模样,其实,即便是新长出来的叶子,纤维也已经非常有韧性,咀嚼比较费劲,需要切成细小的碎片才行,食用体验不够友好,而水葫芦花则是则是眼福、口福兼具的美物,非常值得单独来上一盘。

一小缸水葫芦,photobyzhangpeiqin

最近几年,有关水葫芦泛滥河道的新闻似乎减少了,或许从侧面说明自然环境正在日趋变好,的确,上海的不少内河道都得到了清淤,河道的绿化工程不仅仅限于河岸,也延申到了河中央,但有时后却是画蛇添足了,曾经看到一个河道中央圈养着非水生植物美人蕉,这样的人造景观太过牵强,或许圈养水葫芦才是循自然之道。

河道中圈养的美人蕉,photobyzhangpeiqin

(欢迎转发朋友圈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yzs168.net/syff/16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